康菲对渤海漏油事件赔偿额较低
从责任的角度来说,在中国创了祸没什麽大不了。这就是我从有关康菲石油渤海湾溢油事件的报 道中得到的主要感受。有报 道称,美国康菲石油公司<COP.N>就去年蓬莱溢油事故与中国监管部门达成新协议,赔偿金远低於西方类似事故的支出。据报 道,康菲同意额外支付1.91亿美元,用於去年渤海湾溢油清理和其它赔偿。该油田由康菲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0883.HK><CEO.N>成立的合资公司–康菲中国来运营。康菲此前同意支付1.6亿美元清理油污。去年夏天,蓬莱溢油持续数月,污染水域约2,400平方英里,造成渔民和海边旅游运营商损失惨重。根据协议,中海油也将支付7,300万美元,投入一项支持渤海湾环保措施的基金中。很难了解蓬莱溢油到底有多严重,因为国内媒体基本被禁止自行报导此事,只能主要依赖康菲、中海油和中国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但如论如何,康菲在自己在该溢油事故中得到了一个很划算的结果。近期最明显的对照是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BP.N>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这一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导致英国石油迄今支出逾200亿美元,进行油污清理和责任赔偿,最终支出料将达300亿美元左右。这也是英国石油的公关恶梦,全球媒体不断发布油污从海底油井入海和受影响海域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康菲并未受到媒体过多负面曝光,而其赔偿总额约为3.5亿美元,仅为英国石油为墨西哥湾漏油支出的1%-2%。显然,康菲在蓬莱漏油事故中承担有限责任,主要原因是中海油是大型国企,持有合资项目的51%股权。这意味着,中海油拥有强大的政治背景,中国政府不愿过於严厉地惩罚这家合资公司,因为到头来很可能是“自讨苦吃”。这肯定让投资者吃了“定心丸”。在蓬莱溢油事故高潮期,中海油港股股价跌幅近半,但随後止跌回升,主要是投资者意识到,该事故对中海油盈利影响不大。相反,英国石油股价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後也跌幅近半,两年过去了,其股价仍比事故前水平低20%。实际上,在中国闯祸而承担的责任相对轻微,不仅适用於国内石油巨头,对於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当中国许多责任法规出台时,多数企业还都是国有,意味着罚金往往较低,以避免过多损害这些国有实体。目前私企正呈蓬勃发展趋势,罚金相对较低导致法律约束力不大,结果就是,许多商业化运作的新公司往往没有责任感,因为他们知道,“被抓住”後罚金很低。从康菲等外国企业的角度看,他们清楚在此类事故中责任相对有限,这肯定让他们在计算在华业务成本时感到放心,正如蓬莱漏油和解协议所反映的一样,惩罚额度基本上是依据中国标准。只要此类罚金仍保持较低水平,国内外公司在华经商时,就不会把责任问题视为重大风险,这对於公司盈利是好事,但不利於形成负责任的商业行为。
一句话:康菲在蓬莱溢油中担责较轻,再次证明在华发生类似事故承担的法律责任风险不大。
相关文章:
◙ 中海油的漏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