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查制药公司,称赞奶粉制造商
在制定影响宏观经济的重大投资决策方面,中国发改委一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而且,现在发改委很快成为私营部门产品定价的潜在监管者。这是我本周第二次看到关于发改委(NDRC)的新闻后得出的主要结论,新闻称发改委再一次对外国公司进行定价调查,怀疑价格虚高。本周初,第一次调查的对象是外国奶粉制造商,这次的调查对象包括默克(NYSE: MRK)、葛兰素史克(London: GSK)、诺华制药(Switzerlan; NOVN)和大约其他24家公司。
我承认,与本周初写的那篇关于调查奶粉制造商的文章相比,我的这篇最新文章夹杂着更为复杂的感情。(上一篇)一方面,我认为达能(Paris: BN)和雀巢(Switzerland: NESN)等外国奶粉制造商是可以对其产品收取较高价格的,因为市场上有很多竞争类产品。但是对于医药制造商而言,个性化产品通常竞争不那么激烈,因此我认为,为维持普通消费者能够支付得起价格,某些政府导向的限价通常是必须的。
说完这些,我们看看最新头条新闻。据中国媒体报道,发改委正在对大约30家制药公司的价格进行调查。(英文报道)发改委的调查似乎这个月刚刚开始,将持续到10月份。
基于报道中非常有限的信息,该调查似乎更像是中国政府努力将快速发展的药品市场理性化,而不是惩罚个别公司的不道德行为。中国的医疗保健制度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政府努力尝试提供基本的医疗水平来替代现已停止的旧体系,在原有旧体系中,人们都是通过自己所在的国有单位来得到所有这些服务。
我认为,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药品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发改委的此次调查可能只是中国推出更为严格的价格指导之前的第一步。许多大型西方公司已经拥有这种价格体系,有助于保持普通消费者能够支付得起价格。
媒体报道发改委调查5家外国奶粉公司并可能进行限价之后仅仅几天时间,便开展对制药公司的最新调查。发改委指责过去五年奶粉制造商提价30%之后,许多奶粉制造商已经突然降价。结果是,发改委开始赞扬降价行为,这可能让发改委停止调查。(英文报道)
尽管一定程度上我赞同调查药品背后的逻辑,但我确实不得不说我不赞同发改委在奶粉行业恃强凌弱的行为。毕竟,雀巢、达能和其他公司收取较高价格的唯一理由是,由于一系列食品安全丑闻,中国的奶粉制造商已经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和公平竞争。如果某公司生产消费者更加信任的优质产品,那么就能够对其产品收取较高价格。发改委在奶粉行业恃强凌弱的行为看上去就等同于告诉星巴克(Nasdaq: SBUX)不能对其咖啡收取高的离谱的价格。星巴克收取高价是因为消费者愿意支付,而且对于外国奶粉制造商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句话:中国对药品价格的最新调查似乎是引入政府指导方针以保持药物价格的前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