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调查电商价格战
对消费者来说,两周前的那场电商价格战似乎已开始成为远去的记忆,但参战的三家电商企业却未就此全身而退,发改委已在调查此事是否涉嫌欺诈。本周,一连串关於发改委调查京东、苏宁<002024.SZ>和国美<0493.HK>的报导,让人不断想起两周前那场价格战。然而,眼下的气氛却十分不利,消费者会对三家企业的欺诈行为作出惩罚,这无疑会让他们在短期内受到伤害。
调查还可能导致三家企业最终受到发改委处罚。我们先来看看相关的一些报导,对於自认为在之前价格战中捡了便宜的多数消费者而言,这样的报导无疑会让他们愤怒。针对那场价格战的主要投诉大致分为两类,即涉嫌欺诈和误导商业行为,而最严重的可能就是涉嫌操纵价格。发改委调查指控三家公司在宣布降价前一天提高价格,导致所谓的“打折”价与几天前的价格几乎无异。
调查的第二大关键点是究竟有没有库存。发改委正在调查对三家公司故意将多数热卖品列入“无货”名单的指控。这样的举动夸大了打折力度,但实际上却未销售任何商品。整个调查引发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调查会对三家公司产生何种影响,其次就是调查对整个电商行业有何意义?
对於第一个问题,我很抱歉地说,这样的调查对单个公司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虽然像食品安全等其他问题,能对中国企业产生持续多年的巨大影响,但不幸的是,操纵价格和虚假广告在中国已是司空见惯,许多消费者对大多数企业这麽做也是见怪不怪。因此,作为惩罚,消费者未来一两个月可能对这三家公司避而远之,但之後又会悄然恢复他们之前的购物方式。
从惩罚角度看,发改委也不太可能严惩这三家公司,这部分与中国法律严格限制罚款规模有关,可让此类做法有空可钻。欺诈行为不仅在电商领域肆虐,在整个零售行业也是普遍存在,因此从更广泛角度看,这样的调查肯定能让这种行为受到关注。这样的负面宣传,可能会促使一些中国渐趋成熟的企业改变业务模式,表现出更加诚实的行为方式。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进行欺诈,除非政府能设立有效机制,治理当前乱象横生的体系。
一句话:发改委调查近期电商价格战是否存在欺诈,将会产生短期的负面宣传效果,但不太可能对电商行业带来长期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