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曾是重要时刻,但现在仅是历史

尼克松的外孙见杨洁篪

我是个大历史迷,所以当我听说理查德•尼克松的外孙访华重走他外祖父在1972年访华的破冰之旅时,我非常兴奋。斯托弗・尼克松・考克斯上周访华的首站是北京,之后在杭州有停留,最后到了我所在的上海,因为他遵循其外祖父四十多年前的访华路线,那次访问使得中美关系经历二十多年敌对之后重新建交。考克斯之旅起初被大量媒体宣传,包括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考克斯。但是后来喧嚣和媒体注意力很快就衰退了。我密切关注了最新报道,想看看上海谁会迎接这个年轻的尼克松访问团,并看看他们在上海这个中国的商业中心他们会访问哪些地方,现在的上海与尼克松1972年访问时的上海非常不同。

尼克松访问上海的新闻被淹没在其访问杭州的几乎所有头条新闻中,我发现美国理查德•尼克松基金会的主页上只提到其访问杭州的消息,为此我感到有些失望。尼克松访问上海的消息很简短,尼克松基金会网站甚至没有刊登任何新闻。我找到的唯一提及他最后一站的简短报道是在当地的晚间新闻,新闻简单称考克斯在上海,但是关于其做了什么,没有任何视频或描述。

在第一站访问北京之后,此行的消息迅速从各大头条消失,背后有一些因素。可能最重要的是,考克斯之旅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事情,只是庆祝尼克松诞辰100周年的一个宣传噱头。考克斯和他妻子很年轻,而且对于一些不错的拍照机会,的确足够具有吸引力。但是他们似乎都是美国的白领,普通的雅皮士背景。

我怀疑失去兴趣的背后,一个同样重要而且更加微妙的因素也是以下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今天大多数中国年轻人理所当然认为长期以来中美关系已逐步变好,尽管偶尔会有分歧。更广泛地说,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中国理所当然是全球舞台上的重要一员,这意味着考克斯的访问是普通而且可预料到的。

这与尼克松1972年历史性的访问几乎完全不同。在我最新写的关于中国媒体的书中,我有一章专门写尼克松访华之旅及其是如何发生的。当时的访华是秘密进行的,因为自从1949年以来美国和中国一直处于敌对关系,尼克松和毛泽东担心任何恢复邦交的迹象可能吸引其对手的攻击。我投入地阅读了巴基斯坦和东欧的外交官如何充当调解员,帮助双方首先确定彼此究竟是否想会面。之后便有了两次秘密访华之旅,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奠定了基础。

中国媒体甚至都保持缄默,之前几乎没有提及,直到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达时才出现简要的头条新闻,一周之后就迅速消失了。我采访过一位报道者,他当时在上海工作,他告诉我他和他当地的同行事先甚至不知道此次访问,也不知道最后一站是上海。他说所有中国媒体关于此次访问的报道都严格来自北京的新华社记者。

当时我只有7岁,但对于尼克松与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国首都会面的那一重要时刻依然有一些模糊的记忆。最深刻的记忆压根不是关于那次访问,而是中国送给美国的礼物两只熊猫。这对熊猫兴兴和玲玲,住在我的家乡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华盛顿像我一样成千上万的小孩排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队才能看到它们。

有趣的是,那次著名之旅的英文文件不是来自中国首都而是来自中国的商业中心,由《上海公报》发表,这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到上海的话题上,我做过关于尼克松访问上海的一些研究,当他在北京进行更具实质性的访问之后,在这一更具旅游性的部分,看看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到底去了哪里。他访问之处的名单看起来像是上海被忽视的一些遗迹,包括南京路的苏联式展览中心和他下榻的锦江宾馆的装饰艺术。

我在上海住了四年多,这期间我唯一一次去这个展览中心,正好是在上海人民代表大会的年会上,当时我是路透社的记者。我对建筑本身的唯一记忆是里面非常大而且是洞穴状的,而且似乎被忽视了。我也记得里面没有手机信号,毫无疑问是为了确保里面的每个人关注会议中的众多发言。

在许多方面,这似乎是合理的,尼克松在上海访问的地方现在仅仅是历史足迹,一种事后对中国的赞颂,在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中看到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历史学家的领域。当今的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城市,与当年尼克松看到的非常不同,说明过去三十年,中国在经济方面以及在全球中不断提升的作用都发生了太大的变化。

(Visited 13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