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区域倦怠

上海变成大实验室

比起现代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最近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实验室,因为在中央新一届改革派领导人的带领下,上海新的试验性区域和项目的数量在增加。上周有一天,我读了最少6篇关于上海即将投产的各种新项目和区域的报道,其中有几个位于浦东地区。

当然,最近这些新区域的鼻祖是浦东的上海自贸区,是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亲切称呼。自贸区正式推出之后的两个月,我有意避免写这个主题,这主要是由于个人原因。原则上我的确不反对这种区域,而是我有时觉得我开始患上某种“区域倦怠”,这源自于在北京生活了许多年。

我现在写上海新的试验区还是比较合适的,因为纪念上海港口开放170周年。上海港于1843年开放,这一事件标志着上海在全球版图上的崛起,开启的这一进程成为东西方思想独特融合的活生生的实验室。

但回到当下,上周我看了某天报纸上关于新的试验项目的所有报道,觉得头昏脑涨。不足为奇,自贸区本身也在头条之中,消息称自贸区针对在那里开展业务的公司推出一种特殊的信用体系。报纸的同一版面是另一篇关于浦东一个新试验区的报道,旨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我在其他地方读到一则报道,浦东地区的一个大型粮仓正被建设成为一个新的创意园的一部分。其他区的领导人也觉得需要加入这波试验潮,另一则新闻详细报道了虹口区两座有80年历史的老建筑的翻修和转型。

不想被这波改革和试验潮淹没,其他的市领导宣布了扩大上海流行的为单身人士举办的相亲活动的规模。这似乎是件大事,最近扩大到每年举办两次,明年还将举行婚恋海归、公务员、大龄男女以及单身男女“家长聊天会”等主题相亲专场。

长期居住在中国,我对这类试点项目和区域当然不陌生。我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几乎每个城市都纷纷建立自己的工业区、贸易区或高新区,当时深圳和整个海南岛被设为经济特区。浦东也在那段时期被设为特区,开启了转型进程,巨大一片不发达的地方变为当前的陆家嘴金融区,拥有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大大小小的城市将新创建的区域努力填满,区域热似乎有点减弱。我还没看到任何正式的研究,但是我认为许多这类区域人口依然非常稀少,许多区域进驻的可能是有着强大政府关系的小公司。

与此同时,上海在创建中国较为成功的区域方面似乎有不错的记录,浦东是一个样板,在合理规划之下做出了成绩。在许多方面,浦东或者整个上海的崛起是将城市作为中国活生生的实验室的一个见证,在这里新思想在扩展到中国其他地区之前能够先得到检验。

正如我上面所说,我并不特别反对这些区域,并且认为过去25年,它们在中国快速的经济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我也期待最近这波区域热很快消退,这样大家就能回归到重要的业务上,在企业和社会领域尝试新思想,在谈论新的试点项目计划方面少花时间。

(Visited 18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