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孝道转折点

这周我想看看一个令人关注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将上海作为养老生活社区的试验平台,这一概念在西方很流行,针对尽管受到年龄带来的限制,但依然想继续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让自己的父母与其他老年人一起,在陌生人的照顾下过度他们的晚年黄金时光,觉得陌生而奇怪。早在20年前,当人们到一个中国朋友或熟人家做客时,通常能见到家里有老人安静地坐着,或者帮忙照看小孩,或者做些其他家务。但是过去2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显著的是越来越富裕的中产阶级现在能够支付得起让父母住在养老院和更新生代的养老生活社区。

 

然而,我高度怀疑许多中国人是否能接受这种安排父母生活的新形式,这似乎与许多文化中古老的传统相冲突。因此我问了很多朋友这一问题,并得到一些令人惊讶的结果,我稍后将进行讨论。但是,讨论前我们先看看这种日益增长的现象,具有外国背景的养老社区项目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在上海出现,大多定位于高端市场。在网上快速搜索会发现许多新项目是两年前公布的,福特斯投资集团、退休老人住宅公司和哥伦比亚太平洋等美国公司都支持新项目。

这些公司明显关注上海,因为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上海更富有,而且也因为与更为保守的小城市相比,它具有相对进步的价值观。同时,这些公司意识到新一代年轻人,中国的白领,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其年老父母的主要支持者他们该做什么。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因此我对大约12个朋友和熟人进行了民意调查,他们年龄段和地理背景都非常不同,试图估计这些新项目是否可能成功,抑或最终没有价值。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结果既有趣又有点意外,对于在上海开发的这些新项目,短期内可能不是好兆头。一般而言,非常开放地将父母送到新的养老社区的人是从外地来上海工作的白领。相反,真正的上海人非常保守,几乎每个人都说他们极度不可能考虑这一选择。

前一类中,来自北方城市哈尔滨的一个朋友,总结了与他自身情况类似的这类人的情况。他说,中国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强,许多年轻人选择到上海等大城市发展事业,机会更大而且生活节奏快,他们更喜欢。相比之下,他们的父母喜欢生活了一辈子的熟悉环境,通常不愿意跟随子女到上海等大城市生活。这使得父母与子女在一起生活很困难,因此养老社区和养老院就成为为数不多的可行选项之一。

相反,大多数上海人依然与父母同住一个城市,意味着与父母在一起更可行。一个上海本地朋友甚至给我讲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其一个老年亲戚觉得很羞耻,一有机会就抱怨她女儿移居国外后决定把她送到养老院。如果将这两个观点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可见对养老社区的需求将会随中国变为更具流动性的社会而增长。唯一的问题是,对养老社区的需求实际上存在于中小型城市,因为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发展,需要在他们的父母年老时为其提供照顾的替代方案。

最后,我认为即使当地的上海人也将追随这一趋势,从长期来看,他们也会依赖养老院和养老社区照顾父母。但是同时,短期内这些养老社区可能需要努力争取获得接受,许多人依然不情愿放弃延续了好几世纪的传统孝道。

(Visited 30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