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打车软件
本周的沪经动向专栏是关于最近激增的打车软件,这些软件已在该市的出租车被运用,而且也遭到强烈反对。我特别喜欢这一新闻,因为它代表技术与两个中国元素的冲突,两个中国元素为不正当的概念和国家人为规定的低价。去年一大半时间,打车软件一直攀升,因为创业型公司源源不断地推出五花八门的软件,旨在帮助人们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叫出租车。
几周前,有一则头条新闻,一张照片上显示一名出租车司机及其我见过的最为繁忙的仪表盘。该照片显示,出租者司机的仪表盘上和挡风玻璃上安装着三四个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司机能够通过不同的打车软件在任何给定时间找到附近的乘客。这个想法很简单,但极具创新,因为它明显提升了出租车司机的效率,他们从一个乘客到下一个乘客无需既耗时间又耗油、漫无目的地驾驶。
当然唯一的问题是安全因素,因为许多看到这张照片的网名和其他人指出如此多的设备会最终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在上海打车,我通常不会害怕,即使司机常常做些疯狂的事情,比如在繁忙街道上掉头和短短几秒内五次转变车道,仅仅为了闯过刚刚变红的交通灯。
但是我的确反对可能分散司机注意力的事情,比如接打电话,面对仪表盘上有这么多打车软件的出租车,我可能也会仔细考虑是否上车。我看到的一则电视报道甚至设法找到了照片上的这名司机,并且询问他关于他著名的出租车,这促使他承认这张照片被广泛传播之后,他已经去掉了几乎所有打车软件,只留下一款他最喜欢的。
现在,这些打车软件似乎引发出另一个争议,将我带回到我之前提到了关于新旧的冲突。最新的争论中心是出租车司机和软件开发商使用这些软件收取高于官方票价水平的额外费用,尤其是在高峰期、雨天和其他打车艰难的时候。
出租车司机基本上都使用这些软件,作为一种不正当方式来规避人为的低票价水平——中国旧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价格都由国家设定的遗留产物。我明白上海和中国其他城市并不是唯一由当地制定出租车费用的地方,全世界大多数其他大型城市也采用类似的系统。
但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的费用设定的尤其低,低到人们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打车,仅仅因为打车如此便宜。这与大多数西方和日本城市形成鲜明对比,那里的人们只有在真的着急时才打车,因为打车通常非常昂贵。
中国人为的低费用意味着出租车司机通常需要一天工作12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挣到满意的工资。从消费者方面来说,如此低的费用意味着乘客为了打到车通常需要等一会,有时在高峰期需要等半小时或更长时间。甚至他们不得不与其他同样等着打车的人争论和争夺,使得打车更加不愉快。
基于这一背景,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似乎非常合理。一方面,它让司机在高峰期通过用打车软件的加费功能来提高费用,因此提高了司机的收入。同时,也有效地分配了在高峰期打到出租车的稀缺资源,将资源分配给出价最高者。唯一的问题是,上海市官员已经决定他们不喜欢这种在国家制定的价格体系之外的不规则做法,正在采取措施正式禁止软件开发商开发大部分附加费功能和其他竞价系统。
我的确同意上海市可能需要介入并规范这一羽翼未丰但蓬勃发展的行业,由于不讲道德的创业者过度进入,该行业正显示出许多典型的失控迹象。但是肯定每个人都能找到一条中间道路,使额外收费在一个合理水平上,能让每个人都受益,当然排除了那些因为打车便宜而喜欢将出租车当做私家车使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