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禁用头衔

万科上海办公室禁止员工喊“总”

本周的沪经动向,我们要把目光从上海的街道上转移到室内,因为办公室里的职称问题已经上了全国头条。房地产巨头万科似乎更了解建筑而不是公司运营,当它的上海公司禁止员工称上级为“总”时,它吸引了极大的关注。

这个故事关注了职称问题以及它在亚洲特别是中国这种在意面子的国家里扮演的重要角色。当我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对人们对职称的关心程度以及喜欢散发名片的行为印象深刻。

当然那时候我还没有工作,这些名片对我没什么用。不过即使是今天,我发现我经常因为没有带够名片散发给每个人而感到失礼,这些人上到老板下到低级职员,大部分都不会再碰这些名片。

不过首先还是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则新闻,它涉及到一个中文词汇“总”,这是对那些比自己级别高的人的称呼,通常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我读到的报道将这个词翻成“老板”,不过“总”比“老板”更正式,更显得尊敬,是一种敬称。我在英文里找不到对应的词,大概是因为大部分美国人在谈及他人的时候不会使用职称。

万科在上海的公司是在内部通告中宣布采取这一行动的,目的是加强合作和共担责任。为了表明这一行动的严肃性,公司称使用“总”这一称呼的人会被罚款100元,建议大家以名字相互称呼。

这一行动让我想起了世纪之初回到中国的时候,此前我回美国呆了十年,所以并不确定怎样称呼公司的管理人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北京住了几年,那时候仍以“同志”称呼,不管对男性还是女性,也不论他们的级别。不过在本世纪初这个称呼已经不再使用了,似乎大家还没找到可以替代的称呼。

直到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告诉我,他发现“总”是称呼任何公司高层的便捷方式,特别是当你不清楚他或她的具体职位时。如果你称呼他们“总”,他们不会感到被冒犯,或嘲笑你夸张。似乎自从那个时候起,这个趋势开始流行,甚至到了一种泛滥的程度。

“总”当然不是唯一在当今中国被过度使用的称呼,另外还有两个称呼,一个是“师傅”,传统上它意味着大师,不过现在指代的是任何为你提供基本服务的人,比如发型师或按摩师。另一个称呼是“老师”,本来是指教书的老师,不过现在似乎可以指称任何比你年长或经验比你丰富的人。每当我与一个年长的当地朋友及他的同事出去吃饭时,“老师”这个词在席间会被提及多次。

老实说,这些更像标签一样的头衔可能比过去以官方头衔称呼更让人舒服。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开始甩掉过去社会主义的习惯,我也被人们在名片上印的各种各样的头衔弄糊涂了,这些称呼包括所有的社会关系和他们所属的其他团体,以及他们实际工作的头衔。有时很难从名片上区分这个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让我们再回到万科,它禁止使用这些新一代笼统的称呼如“总”,即使这些新称呼不那么具体,它们仍暗示了一定的地位,因此带有一些尊敬或贬低,这取决于你得到的标签称呼是什么。

这可能是为什么许多西方人采取了对所有人都以名字称呼的做法,这暗示了一种平等。最后,人们应该以性格或工作表现来评价,而不是头衔。所以可能在这种意义下,上海是企业潮流的引领者,未来人们会说,早在2015年万科禁止在工作场合使用滥用的称呼时,上海就已经是商业领军者了。

(Visited 25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