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自行车复兴

自行车复兴

过去几个月里,上海街道上的快车道充满了变化,数千位警察和协警在整治行动中一起整顿不规范交通。但是本周的沪经动向要把我们带回上海的慢车道,一场悄悄地变革正在重振中国的自行车传统。

有些不寻常的是,这次新变革既是高科技的也是低科技的,新近发布的基于互联网的租借服务正在上海布置了成千上万的自行车。这项变革的重点区域似乎是我常活动的虹口区和杨浦区,因为这里有大量宽阔的马路、学生和年轻人,他们是这一服务的主要顾客。

这场运动中,两个不同的服务似乎同时展开,一家是基于我所执教的复旦大学,而另一家在整个杨浦区展开,包括复旦和同济大学,以及五角场的高科技办公园区。

我第一次注意到复旦的这场变革是在几个月前,当时有数百辆小黄车突然出现在校园里,上面还印有该服务的名称ofo。另一服务叫做摩拜单车,确是在几周前才吸引了我的注意,这家公司成百上千量灰色和橙色的自行车开始出现在我在虹口区的家附近,还有相邻的杨浦区。

作为一个长期在中国居住的人,我发现这次自行车文化的回归令人十分欣慰,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坚持,还有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的一种怀旧。但同时,我确实害怕这两个服务将面临一条困难的道路,因为有些用户会损坏自行车,并把车带到更大的范围以图私用,缺乏对这一服务的尊重。

该项计划带有浓厚的公共思想,任何人需要在短距离内使用自行车都可以使用,并且将它们停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供别人使用。这两项服务有些许不同,但都使用了一个同样的原则,即共同使用这一基本的交通方式。这两项服务的用户必须注册,并且将账户与银行卡、信用卡或任何其他的支付形式绑定。

然后,用户将希望使用的闲置自行车牌照信息或二维码输入进去,随后,该服务将注册的名字与这辆自行车绑定,给用户发送信息解锁自行车,费用就从账户里扣除。ofo是根据里程计费的,而摩拜单车是根据使用时间计费。这两项服务的收费都很低,骑半小时大约只要几毛钱。

或许并不令人意外的是,这两项服务在北京刚推行不久之后就来到了上海,这可能是中国对自行车最友好的城市,因为它们道路平坦宽阔。上世纪80年代我住在中国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自行车,那时候普通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自行车。那时候,大多数自行车都十分破旧,很难骑得快。结果,大部分自行车通常骑得很悠闲,反映了那时候较慢的生活节奏。

时至今日,新一代的ofo和摩拜单车也是普通自行车,所以并不是很容易骑。我在复旦使用过几次,车座对我这种腿长的人来说太低了,有一次车座甚至还坏了。不过我仍在使用这项服务,因为骑行的距离很短,而且骑车比走路快多了。不过,我不确定我是否能成为长期用户。

其他报道关注了另一问题,即许多人缺乏让这种服务成功的公众精神。这些报道表明,一些人自私地将车骑到他们需要的目的地,并且将车停到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这样他们随后就能继续使用。其他案例还有人们骑车很不小心,并且骑完还破坏它们,因为给车造成损毁不会受到惩罚。

不过现在还是项目推广的早期,而且这两个项目很有可能最终会做得很好,特别是如果它们的创办者能修改这个过度依赖于公众精神成功的系统。这一精神在中国仍处于成长中,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远远落后于亚洲的台湾和日本以及大部分西方国家。

(Visited 58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