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台湾受罚 中国监管应举一反三
一向很善于跟媒体打交道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上周因错误的原因成为媒体头条。小米因在台湾虚报销量而面临罚款和负面公关。过去三年,中国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被一系列会计丑闻和其他财务失实事件困扰,本次小米的问题是最新一例。这些丑闻不仅破坏了企业的信誉度,而且也为中国股市投下阴影。
中国推进市场经济是这些丑闻发生的大背景,因为很多中国企业对于商业透明度和西方会计准则还很陌生。但更普遍的问题在于他们缺乏责任感,因为多数中国企业知道不会有监管机构提出质疑,于是随意虚增盈利或掩饰亏损。
中国的证券监管机构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对这些企业虚增利润及其他商业指标予以曝光,严惩不贷,以儆效尤。监管机构可通过提升自有的合规力量,也可通过与外部审计机构合作来实现对企业的监管。审计机构经常为很多上市公司提供独立的会计服务。
小米尚未上市,但很多观察人士认为,小米会定期虚报其销量,尤其是在大规模促销之后。尽管很多人质疑他们的数据,但没有一个独立方在台湾事件曝光前可以很权威地说,小米作假了。
根据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调查,台湾小米在去年12月9日、12月16日与12月23日共举办三次网络抢购活动,宣称上述三次抢购分别在“9分50秒”、“1分08秒”、“25秒”内售罄。而据上述委员会调查,小米宣称分别开放购买的10000台、10000台、8000台红米手机,与实际开放购买的数量并不符。
据此,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对台湾小米处以60万元新台币罚款。小米承认的确少售了30台。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曾因怀疑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虚增利润等问题发起了多宗调查。三年前,SEC开始对中国企业采取更为严苛的立场,因为一家卖空组织在部分中资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发现了问题。
第一起也是最有名的一起案例就是,一家卖空机构发现中国东南融通存在会计违规行为,引发了对该公司股票的抛售,随后导致公司股东数十亿美元市值的蒸发,并最终导致东南融通被摘牌。在该公司退市后,SEC依然积极追查此事,寻求确定该公司的独立审计公司、德勤中国是否对东南融通的欺诈行为知情。
SEC的强硬态度导致更多的中国企业在过去三年退市。相比之下,中国证监会同期内对追查会计欺诈鲜有作为,而是追查不良中介以及涉嫌内幕交易的人。类似企业退市的现象很少见,因为这样的公司会玩很多伎俩,以规避违反上市规则的情况。
不但不去追查会计问题始作俑者,中国证监会甚至在SEC调查德勤中国时阻止其获取东南融通的财务记录。此后中国证监会的立场稍有变化,并在去年与SEC签署有限信息分享的协议。但该协议并不适用于尚未被曝光的企业。
中国证监会不应该坐等外国监管机构追查从事会计不良行径的中国企业,而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角色,打击此类欺诈。中国证监会以及中国商务部等机构可以扩充其自身的欺诈调查机构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还可以采取很多海外市场所用过的方式,即让外部会计公司负责被审计公司的财务报表。
通过更加积极地打击会计欺诈,中国监管机构可能会恢复民众对中国股市的信心。
一句话:中国的证券监管者需要追随美国和台湾的脚步,积极追查那些制造虚报财务和其他商务指标的本土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