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来稿:Uber全球扩张为何不成功 尤其在中国
一句话:Uber在其全球扩张中将面临艰难时刻,由于其对当地市场了解甚少,而且缺乏对出租车队的控制。
卢劲
过去几天,我仍然在思考中国领先的搜索引擎百度(Nasdaq: BIDU)投资Uber公司6亿美元的大新闻。这周在澳大利亚悉尼咖啡馆人质危机期间,更强劲的新闻是这家汽车服务提供商的车费已经大涨四倍。这种轻率而且考虑不周的行为让我再次确认,Uber的全球扩张在许多市场将不会成功,尤其在中国。
2013年初,我有一个机会见Uber的一位高管,他从加利福尼亚来,带着进入中国的任务。那次会面给我留下的最大印象是,感觉这是一家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成立的互联网公司。这些人以闪电般速度行动。不到一年时间,Uber已经在中国大城市正式推出,从中国相对成熟的南方到监管更严的北方。快速行动自然会遇到阻力。
Uber的高管通常和大家说,他们汽车app公司搭建了一个平台,平台的一方是汽车用户,另一方是合格的汽车厂商。这告诉我,Uber并没有运营汽车,因此对汽车不具有控制力,也不对其负责。这听上去是否像二十多年前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除了网站外没有建任何东西,还称自己做电子商务。
消费者如何呢?在中国,人们是否真的需要Uber?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他们有很多其他选择。在进入中国方面,Uber不得不在灰色区域作战,在这个领域,出租车、租车自驾和黑车都混战在一起。为了保护出租车公司的利益,很多这些公司是由市政府投资的,对地方经济有贡献,政府能够通过行政法规来禁止汽车app使用。
Uber称它不与出租车公司竞争,但人们倾向认为它与黑车是一伙的,在中国黑车可能是没被合理使用的私家车或者政府车辆。这种情况当然也是有风险的。
全球喜欢热情谈论中国富人的崛起,确实有一些。但我们都知道他们驾驶自己的保时捷。对于那些不开车的,我不确信他们会愿意支付三倍于出租车的价格来等一辆Uber轿车,而当地开发的app就能够提供同样足够的汽车。
但回到2013年初的那次会面,随后有后续对话,我回想起我们讨论Uber可能面临的挑战,从对其商业模式没有先验知识的消费者,到这些新的亚洲市场缺乏当地规范,再到保护主义抬头和市场整合。
在中国,Uber最近在北京尝试一项环境友好型的项目,叫“人民优步”服务,鼓励用户用户拼车和分摊费用。然后,该努力很难普及,因为Uber的模式要求,只有一个人来下订单。发生在悉尼的事情也表明,即便Uber想成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但其司机可能并不在乎。
我们别忘记发生在印度、法国和其他市场的负面宣传,都是由与法规遵从或文化冲突相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的。
在我看来,Uber太过自信而并没有真正了解其运营市场的真实市场条件和监管环境,或者说无意去了解。在这其中文名字“优步”中就是一个体现,中文的字面意思是听起来像一个运动服装品牌。
作为一名北京居民和白领,不开车而且羡慕尊贵的乘车体验,我可能是Uber的一名潜在目标客户。但Uber在中国推出的前8个月,我在中国并没有感觉到其存在。我不确定Uber是否已经在中国找到其目标客户。相反,在百度的大额投资下,它仅仅是找到一个有钱的投资者来帮助它与腾讯(HKEx: 700)和阿里巴巴(NYSE: BABA)投资的app竞争。
卢劲是一名公共事务专家,担任北京运中公关的战略传播顾问。他的邮箱地址:jin.lu@outlook.com。 LinkedIn链接:http://cn.linkedin.com/pub/lu-jin/18/a77/a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