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阿里巴巴陷假货丑闻
一句话:阿里巴巴的假货丑闻将持续发酵几周,但较长期来看影响料甚微,未来六个月公司股价将因估值过高而步入下行通道。
本周可谓是电商巨擘阿里巴巴<BABA.N>的转折点,其与国家工商总局的口水战迅速演变成一场丑闻。益发密集的交锋几乎完全淹没了媒体有关阿里巴巴旗下金融分支正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银行业务的报道。公司发布的声明显示,筹备成立的这家银行将使用一项创新的信用评级系统,该系统将基于阿里巴巴数以十亿计的交易及其他网络交互信息产生的大数据。
国家工商总局指责阿里对网上售假商家态度偏软,这导致阿里巴巴股价受挫,在最近一个交易日下跌了4.4%,收在每股100美元的关口下方。即使在这桩丑闻暴发前,我曾预测阿里巴巴股票估值过高,在未来六个月将进入较长期的回调走势,并有可能重新触及首次公开发行(IPO)时68美元的招股价水准。
然而,我认为这宗丑闻不会对阿里巴巴产生太长时间的影响。这不应该是投资者主要担心的话题。我在本周初提到过这宗丑闻,当时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一份报告,表示淘宝上销售的产品近三分之二是假货。
现在,我们对阿里巴巴和国家工商总局之间的争议了解到更多细节,包括国家工商总局实际上去年夏季就完成了关键的审查,但是迟迟没有发布结果是为了不影响阿里巴巴创纪录的公开招股。国家工商总局还直接指控阿里巴巴对盗版假冒行为过于纵容,这与该公司自己宣传的对网上假货零容忍的立场截然相反。阿里巴巴就此作出了详细的回应,其中对工商总局使用的检查方法和较少的采样表示质疑。
此外,媒体还报道阿里巴巴的金融分支蚂蚁金服将于5月启动民资银行业务。阿里巴巴和腾讯<0700.HK>连同其他一些民企获得了开设民营银行的执照。腾讯本月稍早已经开设了微众银行(WeBank)。
微众银行是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机构,预计阿里巴巴将开设的银行将使用类似模式。蚂蚁金服发布的声明对此给出了一些线索,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率先上线了个人信用评分公测系统。
这个系统利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上的交易以及支付记录产生的大数据来计算客户的信用情况。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拥有3亿实名注册用户,3,700万家注册小企业。这个产品仍处于内测阶段,但我预计它将成为即将设立的阿里巴巴银行的一项主要工具,这类银行的贷款业务都将瞄准小型私营业主。
在收尾之前,我要重申我之前的观点:当前的假货丑闻不会对阿里巴巴产生重大影响,我很欣赏阿里巴巴的信用评级工具。阿里巴巴和其他中国互联网企业过去都经历过类似的丑闻,他们也都几乎不可避免地被媒体热炒了几周,随后便销声匿迹,长期来看并无明显的破坏力。这次,我仍然确信阿里巴巴的股价将在未来六个月走软,不过其中的理由更多在于估值过高,而非这次的假货丑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