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暂缓反恐立法进程 美国或可“报之以李”
一句话:中国暂缓反恐立法进程,一场围绕网络安全的贸易大战或可避免。对此美国应该“报之以李”,实施互惠政策。
连月以来,围绕网络安全这个敏感话题,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势紧张,新的贸易战似乎一触即发,但现在这种紧张关系随着北京方面暂缓反恐立法进程给我以峰回路转的感觉。中国的反恐法案要求所有外国科技企业在向中资银行出售产品时,须交出敏感以及高度保密的产品信息。
当然,我不会天真的就此认为,中国暂缓立法是因为认识到IBM、思科和甲骨文等外国科技巨头供应的产品没有安全威胁。相反,暂缓立法几乎肯定是科技企业自身以及美国和欧洲一再抗议的结果,他们均称中国的新规是过分和不必要的干预。
中国最终会如何行动,以及是否会修改包含苛刻新规的反恐法草案,尚需拭目以待。但我个人认为,华盛顿或考虑采取互惠行动,展现为解决这个棘手难题的诚意。为此,美国可正式解除不得进口中国华为和中兴的电信网络设备的非正式禁令。
稍后我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北京方面令人感到鼓舞的最新进展。媒体援引美国财政部的一名高层官员称,中国将正式暂缓实施针对银行业的技术限制法规。
这名官员是在美国财长雅各布·卢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中国官员举行会谈后发表的上述讲话。高级别的会谈表明中美双方对此事极为重视。更广泛的一个背景是斯诺登“棱镜门”之后,各国对网络安全议题日渐关切,本来只是个政治问题,但去年“棱镜门”的后果波及到贸易领域。
最新的媒体报道强调,中国仅是同意暂缓实施新的银行技术限制,而非取消限制。一周前,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对中国新规的质疑,要求中国解释“不寻常”举动的背后逻辑。这暗示着,在西方科技企业产品为何可能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一事上,如果中国无法给出满意解释,那么美国或将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正式申诉。
对于中国为何觉得外国企业的设备可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我一直有些困惑,因为没有其他国家表达过类似的忧虑。中国之所以出台新反恐法,可能至少有部分原因是出于报复,因美国在2012年决定对华为和中兴的所有网络设备实施非正式进口禁令。美国实施非正式禁令是担忧,华为和中兴的产品可能包含后门和其他安全风险,因这两家公司疑似与中国政府有某种说不清的关系。
华为和中兴抗议称,这两家公司并非是中国政府控制下的企业,产品未受政府方面的干扰,是安全的。我倾向于相信这种说法,因为这两家公司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向许多外国市场销售产品,却没有客户报告重大问题。
为了进一步缓和日趋紧张的贸易关系,华盛顿或可考虑公开解除对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非正式禁令,但仍可限制更加敏感的政府网络设备的采购。这样的举动将可表明这样一点,即私营企业的高科技产品并非构成国家安全挑战的源头,以此划清界限,让“政治问题”回归政治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