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地方政府插手,中国坏账危机恶化

一句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允许问题企业倒闭,并且停止要求银行继续向这些企业贷款,否则中国日益发酵的坏账危机将会恶化。

银行被令向企业贷款

上周,两则新消息凸显了地方政府如何阻止银行有效管理日益做大的坏账,这一障碍可能会引起问题继续恶化甚至恶性循环,直至脱离控制。这两个故事是真正的“新闻”,但是地方政府为了支持困境中的国有公司而采取的越来越多的具体做法,通常不利于当地银行。

其中的一个新闻是,政府官员要求银行向一家衰败的地方造船厂借款,即使这家公司几乎一定会违约。这一要求显示了地方政府如何根据企业的记录将陷入困境的企业打包,但是在银行处隐瞒下这些信息,因为担心披露这些信息会导致这些公司无法获得新贷款。

这两个例子都反映了前改革时代里,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前者基本是后者的政治工具而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不过这种关系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危险,并且还会通过整个金融系统将灾难扩大,给中国部分膨胀又管理不善的行业带来冲击。

为了最小化这一风险,银行需要让自己远离地方政府,并且学会对没有商业意义的要求说“不”。同时,政府官员需要更加积极地提供市场信息,以帮助银行做出更好的借款决策,避免让目前的坏账问题继续深化。

中国的银行已经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坏账日益增多,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银行在中国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放出了问题贷款。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NPLs)在5月底已超过了惊人的2万亿元(3000亿美元),占总贷款数量的2.15%。

许多人怀疑不良贷款的水平可能更高,因为银行已采取措施隐藏那些可能会违约的贷款,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健康贷款。尽管这一问题已广为人知,但是地方政府仍不停地要求地方银行向出现问题的企业贷款,而这些企业的任何一笔贷款都很有可能违约。

衰退的造船厂

近期一份媒体报道详细描述了熔盛重工的例子,它曾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厂,但是随着全球造船业的不景气,它也遇到了问题。公司在2014年陷入了财务困境,但是地方政府忽视了这些问题,并且要求地方银行,包括中国银行(HKEx: 3988; Shanghai: 601398)继续向其提供资金。

随着公司持续衰败,政府发起了债转股计划,作为贷款的替代方案。在债转股计划下发行的股票,交易伊始便开始走低,很快变得一文不值,抹去了所欠22家银行和1000家供应商的170亿元债务,这些债务被迫进入了债转股计划。熔盛自身在今年初暂停了生产,丢下了226亿元债务。

上周报道的另一个例子,详细描述了地方政府如何协助一系列因中国经济放缓而陷入财务困境的国有企业。但是这些地方政府拒绝向银行提供这些所谓“僵尸企业”的名单,担心因此会使得银行停止向这些问题企业贷款。

结果,银行通常没有意识到部分企业糟糕的财务状况,并继续提供贷款,即使这些贷款有很大的可能性无法偿还。

中国已经受到了大量国家主导建立行业的不良后果,如钢铁和煤矿业,它们出现了大量产能过剩,给如今的经济带来了压力。通过要求银行给财务困境公司贷款并且拒绝披露这些公司名称的做法,地方政府为风险扩大埋下了伏笔,通过整个金融系统,此举会给这些行业带来不利后果。

这一现象看起来与全球金融危机时发生的事惊人相似。当时,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过程,通过全球金融体系传导开来,与熔盛一例十分相似。为了阻止在中国发生类似的传导现象,中央政府非和地方政府需要鼓励并帮助银行基于商业因素发放贷款,而不是将它们当做支持问题企业的工具。

相关文章

(Visited 45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