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应对电信欺诈须采取更为主动的立场

一句话:中国企业应采取更为主动的举措结束那些伤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亦或者将面临来自监管部门的压力同时也会伤及这些企业向外扩张的前景。

工信部推进实名制

在上周的大部分时间里,要求所有手机用户进行实名认证的要求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版位。近期,由于电话欺诈已造成多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伤害事件,政府及相关部门为此加大了惩治力度。值得一提,本次实名认证行动是由国家6部委发起的,而非国内的三大无线电信运营商,而后者的网络已成为大部分欺诈活动肆虐的平台。

事实上,政府部门和运营商对此类欺诈情况已知晓多年,但在近期大面积负面报道爆发之前,却一直都没有采取非常主动的措施进行整治。虽然监管部门应该更为主动出手,但中国移动(HKEx: 941; NYSE: CHL)、中国联通 (HKEx: 762; NYSE: CHU)和中国电信(HKEx: 728; NYSE: CHA)则应该为自身坐视不管让各自的网络成为这些欺诈活动滋生的平台而承担更多的责任。很多人士相信,三大运营商以消费者的安全为代价,获得了大量利润,从欺诈犯罪分子发出的大量短信和拨打的大量通话中获得巨大利益。

这类行为在中国企业板块太多普遍,西方的社会责任概念在这里大多缺失。

围绕猖獗的电话欺诈而进行的曝光,以及电话欺诈对普通群众造成的巨大伤害应该向所有中国企业都敲响了警钟,它们应该对那些可能伤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承担更多责任。对于那些明知故犯的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应该施以更为严厉的惩罚,而最终,这些企业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

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以及犯罪分子作案手段越来越复杂,通常在海外作案以避免被逮捕。根据警方的统计,去年,电话诈骗案件接近60万起,较2011年增长近6倍,致使消费者损失高达222亿人民币(33亿美元)。

最近,由于一位名叫徐玉玉的贫困学生被犯罪分子通过电话诈骗骗去9900元人民币,最后因心脏病而去世,其父亲表示,徐玉玉的死因是因为受到诈骗而导致的压力过大。在另一起案件中,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被骗去1760万人民币。

为了对公众越来越强烈的抗议作出回应,中国的三大无线运营商和监管部门终于开始主动采取行动,整治这一问题。本月早些时候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正在内蒙进行系统测试,该系统可以针对潜在的欺诈电话或短信向消费者发出警示。

主动出击

目前,监管部门要求对所有移动账户进行实名认证,此举将使那些通过匿名手段避免被发现的诈骗分子无从隐匿。监管部门在过去也曾采取过类似的举措,但这一的行动更为严厉,对于任何未经实名认证的账户,都将关闭。

上周,包括工信部公安部在内的6部委发布联合声明,要求在年底之前所有未经实名认证的账户都必须关闭。(中文报道)另有媒体援引中国电信官员的讲话称,该公司在这一方面行动得更快,计划在11月底之前关停所有未经实名认证的用户。(中文报道

这一轮的整治与今年早些时候百度(Nasdaq: BIDU)的案例很像,百度搜索长期以来一直混杂着付费广告和有机搜索结果,这种引发误导的做法最终受到了用户的强烈指责,当时一名年轻的癌症患者在网上对百度搜索结果的误导行为严重谴责,并迅速在网路上传播,迫使百度在监管部门的重压之下清理自身的行为。

这一事件令百度最终失去了10-15%的收入,而移动电信运营商这一轮的清理预计最终也有类似的影响。这样的损失对任何公司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面对消费者的利益却迟迟未能采取行动。但是,此类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太大,从这一点上讲,企业应该主动采取行动,而不要等到事态更为严重或迫于监管部门的压力而行动。

相关文章

(Visited 63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