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经动向

沪经动向:现实微博秀

上海再次展示了其作为东西方混合的中国第一城市的地位,最近上演了一个微博事件,将中国人对网上聊天的钟爱与全球更广泛的电视真人秀结合在一起。这一创新事件始于上周,当时一个民工劫持了上海一家酒店的服务员,将其困在一间客房中超过六小时,这期间警察一直试图通过谈判说服其投降。该男子在上海找工作失败后感到绝望,希望在绑架中警察能将他击毙。最终结局是,谈判失败之后,警察冲进房间,解救了人质。

 

我记得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一戏剧性事件的报道,包括警察破窗而入的图片。因此两天之后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消息觉得很有趣,称该市提出创新想法,让首席谈判代表主持一个微博访谈,与普通上海居民对话,让他们了解紧张局势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这种形式多少让人想到西方流行的真人秀,通常展现警察的行动,逮捕大范围各种犯罪的人,从酒后驾车到虐待配偶和抢劫。但是将这种现实中的犯罪展现在互联网上的想法似乎是中国独有的,反映出基于新浪(Nasdaq: SINA)微博和腾讯(HKEx: 700)微信平台的社交网络大受欢迎。

最新政府数据表明中国十三亿人口中将近一半的人目前使用互联网,许多通过家里的电脑,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能手机。在地铁上,我常常注意到与我同行的乘客中一半甚至更多的人在玩智能手机,通常是与朋友聊天或看新闻。我毫不怀疑他们中的一些可能参与了12月14日实时的微博事件,上海警察举办的关于人质事件的微博访谈。

该事件的主角是几个高级警官,但是主要发言人实际是首席谈判者,让大家了解在六小时的僵持的背后发生了什么。这位谈判者回忆他如何试图说服绑匪自杀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采取这种行动。他还描述他努力让人质和绑匪都平静,通过描述人质在试图抓住绑匪手中的刀的挣扎中伤到手指来与微博网友互动。

我不知道西方或者其他国家的警察是否开展类似的在线活动,但是我认为这种对话是中国独有的。举个例子,西方警察不想如此细节地讨论具体的个案,因为这样做会影响他们的调查。他们也不愿意讨论其策略,担心这种讨论会影响其进一步谈判。相比而言,中国政府机构突然发现一个与公众沟通的新爱好。这种渴望很少受到希望进行更好的沟通的驱动,更多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指令,旨在增加透明度,建立市民对政府的信任。

不考虑原因,我个人认为沟通方面的这种创新努力与过去相比是令人振奋的突破,过去政府机构通常将劫持人质等事件视为最高机密,禁止任何公共讨论。我希望未来能看到上海市政府更多类似的努力。我也期待看到其他小城市和城镇跟随上海的先例,尝试新的以及类似的创新方式,实现中国政府对更大政府透明度的呼吁。

沪经动向:建筑的烦恼

随着中国比赛新建办公楼以吸纳大量公司,推动其经济繁荣,上海及周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成为全球最高、最独特的摩天大楼的聚集区。但是该地区也很快因新生代闪光的建筑而招致骂名,这些建筑通常因奇怪和大胆的设计而成为当地嘲笑的对象。我个人认为许多新设计有趣,甚至吸引人,为新兴城市高楼添加了个性,否则可能看起来同质和缺乏个性。但是许多当地人不这样认为。

最近关于建筑的骚乱发生在浙江省的湖州,距离上海大约140公里。该市网名最近在网上针对著名景区太湖岸边一个自称七星级的度假酒店发起调侃。该度假酒店看似部门淹没于水中的轮胎,被许多网民调侃为像马桶圈。不足为奇,酒店未来的运营商全球著名的喜来登酒店持有非常不同的观点,在其网站上称这个拥有321个房间的新度假酒店让人惊叹。众所周知,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个人更倾向于喜来登那边,认为这一新的地标建筑看上去比马桶的隐喻暗示更让人愉悦。

长焦三角洲地区出现的嘲讽建筑的最新事件不算新鲜,之前更喧闹的是苏州市的一个顶级建筑,因其花园和运河迷宫而不是现代而著名。网名称这个东方之门更像牛仔裤(或秋裤),导致网民将其作为央视“大裤衩”的搭配。

很自然,长江三角洲可能成为这波建筑争论的中心,因为该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和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另外,该地区深受西方影响的传统意味着许多开发人员想炫耀他们的海外视野,与悉尼歌剧院和埃菲尔铁塔等其他外形独特的地标建筑竞争,它们通常已成为所在城市的关键性代表符号。

了解或到过上海的人会知道该市是中国争议性建筑的先行者,其建筑东方明珠建于1990年,坐落在陆家嘴地区,毗邻黄浦江,与外滩隔江相望。对于其结构众说纷纭,在各种观点中,有的说像一个混凝土三脚架上有3个洋红色彩球。但是大家几乎都同意该塔已成为上海新金融区的符号,也是这座城市高楼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上海建筑在2005年也是争议的话题,当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计划正在进行,由一名日本开发商建造,自从2009年竣工以来,已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当时有人抱怨建筑顶部大圆孔的原始设计看似日本国旗上的太阳,以某种方式暗示二战中日本占领该市后再次对该市的新统治,之后争论爆发。该建筑的设计最终被改变,现在原来的圆孔已变成方形,导致外国人称该建筑像一个巨大的开瓶器。

我认为所有这些以重大新地标为代价的玩笑,至少部分是由于中国人喜欢将大自然中的每个形态与真实世界对象进行比拟,这种方式西方人通常用在云的形状上。去中国主要景区旅行过的人会明白我的意思,几乎任何岩石、山脉、洞穴或其他大型地层都不可避免地被比喻为乌龟、大象或其他类似的物体。

最后,所有的名称其实只是另一种形势的娱乐,我怀疑为了减少对其建筑的玩笑,开发商可能会改变其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些独特的新建筑会帮助许多中国新兴城市寻找其新的身份,它们试图突破历史根源以寻求多样化,挖掘出更新的意义,在21世纪及未来,它们将如何定型以及如何被中国定型。

沪经动向:开启免税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最深的印象之一是免税购物商店,一想到从中购买相机、手表和其他电子产品能为像我一样预算紧张的人省下一大笔钱就激动万分。现在,上海正计划挑战香港在这个市场上长达几十年的垄断,宣布中国商业资本可能在明年某个时候建立第一家免税商店。

上海奋力筹建免税商店是一项大型试点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始于南方旅游胜地海南,,首次推出“免税”概念以促进旅游业发展。这一做法如此受欢迎,以至于现在已经扩展到上海和北京,有望吸引钱包鼓鼓却喜欢讨价还价的中国人抢购最新款劳力士手表或LV手提包,给香港在这场竞争中带来巨大压力。

 

最新报道称上海针对引进免税购物的计划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但是上周才最终取得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官方批准。(英文报道)新政策将允许上海政府建立零售商免税区和自行设立免税商店。不过计划细节尚未公布,尽管一家官方研究机构称新免税店、也可能是免税区将落户浦东,建在迪士尼乐园旁。迪士尼乐园预计2015年正式开放,是上海创建娱乐中心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欲吸引更多游客,夺回亚洲旅游中心头衔。

基于海南的经验和中国人对香港的迷恋,免税购物的概念对中国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每当我告诉朋友要去香港时,至少有一两个人肯定会请我帮忙带最新的电子产品、化妆品或奢侈品,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大陆买到,而是因为这些东西在香港更便宜。一位在零售业的香港朋友告诉我,他的店几年前开始出售奢侈品,大陆消费者奢侈品销售额快速增长,业绩已经超过其时间更久的中端服装业务。

同样,上周中国媒体几乎没有出现关于海南免税店涌现着满载新购奢侈品的开心消费者的报道和画面,海南免税店一个在海口机场,另一个在旅游胜地三亚。海南的免税计划非常成功,而且海南最近宣布计划环岛建立更多免税商店网络。

需求明显存在,免税商店看起来似乎是建立成功的旅游中心的重要因素。那么,我对上海的新计划及其成功可能性的看法是什么呢?总体而言,我非常相信上海能够找到方法,不仅建立起运营良好的免税商店和免税区,而且很有可能通过创造新的购物体验而将免税的概念提升到新层次。这是上海最拿手的事情,利用其商业中心的地位而商业化任何东西,从将南京路和淮海路发展成为成熟的商业区到重建外滩等历史区域。

如果上海明智的话,它会将新免税商店设在迪士尼乐园地区,因为那里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快速扩展免税店以满足需求。如果同以往一样能够运行良好的话,以魅力奢华而著称的上海将会迅速吸引大批来自中国以及全亚洲的消费者,他们涌入上海不仅欣赏其历史和现代的旅游名胜,更是为了收获免税的奢侈品。

沪经动向:检测空气质量

在又冷又湿的秋天,何时值得微笑?答案是:当你作为上海市政府,而且你正在为该市数百万的害怕污染的居民推出一个新的先进的空气质量跟踪系统。10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天气晴朗,之后11月份上海出现连续的朦胧天气,当该市准备推出其备受期待的新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时,污染程度已达到危险水平。雾蒙蒙的天气让市民和官员都感觉到严重头痛。在上周该系统推出当天,官员们期待出现积极的数据。

 

这一新系统被设计为更好地反映真实空气质量,包括更大范围的污染物,并第一次包括PM2.5颗粒物——造成许多中国城市阴霾天气的微小颗粒。在新系统推出之前,当明显是阴霾天气,该市却报道空气质量优秀时,像我一样的许多居民通常会很费解。

因此,上周冷锋穿过上海时,新系统还没推出,这使得PM2.5的值和其他污染物水平在几周里显示出最低水平,对此官员们肯定非常欣慰。我不相信阴谋论,但禁不住会想象一屋子上海官员秘密地聚集在某个办公室,试图选择最可能显示积极数据的一天来推出新的空气质量检测服务系统。

选择上海作为第一个大型中国城市来推出这个更严格的检测其实不足为奇,反映出该市试图遏制随着中国快速工业化而造成的非常严重的全国性空气污染的前沿地位。北京市官员可能很乐意让上海在这次最新尝试中做领头者,告诉市民当地的空气质量,北京自身由于气候干燥,几乎持续为阴霾天气而闻名,普遍存在脏的燃煤电厂和太多的汽车。

今年年初,北京的空气质量甚至成为一个国际事件的主题,当时中国指责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干涉中国内务。北京市领导人明显反感美国驻京大使馆在其网站上公布PM2.5数据(取自外交公寓的现场监测站)。没有给出进一步解释,但是大多数人认为北京市的领导很尴尬,美国网站上的PM2.5数据与北京官方提供的数据相差很大。

但是我们再回到上海,该市以新的空气检测系统而自豪,上周它的推出充斥着当地媒体头条。新系统采用彩色编码字符让市民得到信息,画面中间是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其表情根据空气质量而呈现出高兴或悲伤的不同状态。在最佳点上,小女孩扎着绿色的辫子并且脸上挂着开朗的笑容,反映出空气质量优秀。之后,她活泼的辫子变暗成为黄色、再成为橙色、红色并最终成为紫色和棕色,这是空气质量最糟糕的时候。她的情绪也随着空气变糟而变暗,当空气质量达到综合水平的“严重污染”时,会有眼泪源源不断从女孩的眼中流出来。

也许不足为奇,系统发布那天天气潮湿凉爽,允许该市公布“优秀”的空气质量评级,是16天中空气最好的一天,正如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随便写在记事本上一样。当然,发布之后空气质量持续恶化,之后几天随着烟雾再次出现,回到黄色和橙色范围,表明“好”和“轻度污染”。

观察人士很快指出,这个新系统仅仅是发布信息,对于真正改善上海的空气质量没有实际作用。但是我认为,引进这种信息系统,采用世界各地的标准和协议,对于通知和教育公众他们呼吸的空气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通过这种很大程度上由中央政府驱动的教育活动,市民才会了解到他们给当地领导人施压以改善其环境。如果上海希望重新获得满足国际标准的全球性城市的地位,那么这是上海必须采取的重要且关键的步骤。

沪经动向:钟爱便利

如果说上海人只爱一件事,那就是便利。任何地方都不如上海更热衷于便利店,过去几年便利店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作为长期居住在中国的人,我可以毫无犹豫地说上海已经成为全球顶级便利连锁店在中国扩张的中心。全家、罗森7-11等便利店正迅速挤出大量产品丰富但比较老套的当地便利店,成百上千新便利店在任何想象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时,通常给人的感觉像传染一般。

 

五六年以前,良友金伴、可的好德是上海当地的主要便利店,为人们提供付电费、买冰淇淋或汽水解渴的便利场所。但是这些土包子很快被突然大规模涌入的全家、罗森和7-11等便利店挤走。有趣的是,所有这三家连锁店都有某种程度的日本血统,全家和罗森都是由日本公司所有和运营,7-11是家美国公司,但是控股股东为一家日本公司。

与日本的关系是有趣的幕后细节,但是这三家连锁店在上海的快速扩张很难被忽略。在我居住的虹口区,从我家步行五分钟,有两家全家便利店、一家罗森和一家7-11,还有一家好德和其他由当地是食品巨头光明食品运营的其他便利店。对于太懒而不愿清点总数的人,意味着在方便的步行距离范围内,我有六家便利店可以选择,而且我甚至不住在非常典型的商业区。

全局数据更引人注目。全家便利店特色是蓝色和绿色的招牌以及收银台前的蒸罐肉丸,现在在华有超过1000家店面,其中70%集中于上海。罗森排第二,在上海有300多家店,占其在华店面的80%。相比而言,7-11是后来者,但是自从2009年进入上海以来,已经开了150家店面。

最近的数据可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三家便利店都称它们在上海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最雄心勃勃的全家便利店旨在到2020年在华开设8000家店,大部分在上海。我不得不承认觉得金友良伴和可的等当地连锁很遗憾,它们是在一个城市中开创便利店概念的先驱,这个城市天然就是这些小商店的归宿,因为它有拥挤的欧洲布局,而且钟爱便利和外国概念。但是同时,我也承认,我通常都去外国便利店购物,它们提供更丰富的商品,而且比中国的便利店更加干净和明亮。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便利店注定要消失。

很大程度上已经征服了中国的竞争对手,外国连锁店现在转向更广泛的聪明手段,以便超越其他便利店,它们提供各种热的食物、午餐柜台甚至无线网络。目前,更加创新的一个行动是,6月份罗森中山公园店开设了有史以来第一家“奥特曼”主体便利店。

我去过这家店,体验了“奥特曼式”迎接。与原物一样大小的形象在门口欢迎我,整个商店货架上都是“奥特曼”商品。另外还有吸引父母的地方,该商店甚至主办周末活动,孩子们可以在二楼与打扮成“奥特曼”的人们一起玩。

尽管我钦佩罗森的创新精神,但是我承认这一主题商店的概念有点言过其实。我完全相信未来几年外国运营商还会继续主宰,给这个喜欢便利的城市带来新的美好经历。同时,它也标志着本土便利店时代的结束;可能也标志着传统的以及甚至更加传统的木架摊位的结束,过去五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已成为上海都市风景的一部分。

沪经动向:早餐革新

上海作为历史上东西方的融会点,已经树立了其作为革新和试验中心的声誉。现在开始对早餐进行革新,因为当地领先的食品集团试图卖给上海人西式早餐谷物食品。上海的观察家当然知道我说的是当地食品巨星光明食品集团,刚刚完成以超过10亿美元的价格对英国早餐谷物巨头维他麦的控股。光明食品要想让中国人转向冷的早餐谷物食品当然会面临困难,因为它试图改变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人们早餐最喜欢吃热的事物,比如粥和鸡蛋饼。但是该公司的确拥有规模、声誉和销售渠道作为支撑,而且席卷中国的人口变动也会提升其成功的可能性。

 

我们先看看本周的最新头条新闻,光明食品收购维他麦(包括Alpen和Ready Brek等品牌)60%的股权后,称其欲将冷的早餐谷物食品带到亚洲市场。(英文报道)伦敦的庆典标志着这笔全球最新收购交易的完成,光明董事长王宗南称他计划将维他麦引入上海和中国其他地区,通过光明食品巨大的配送网络销售这家英国公司的早餐谷物产品。

回到五月份的第一个公告,维他麦的交易标志着中国公司对外国食品公司的最大一笔收购。(上一篇)也是光明全球并购潮的一部分,过去两年,光明已经收购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法国的其他食品和饮料制造商,力求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性食品集团。光明的中国谷物早餐计划也会得到维他麦的美国竞争对手凯洛格(NYSE: K)的促进,后者九月宣布称其新的中国合资企业也旨在将早餐谷物食品带到中国人餐桌上。(上一篇

那么,光明能够改变中国人几个世纪餐饮习惯的概率有多大?我之前称当凯洛洛2个月前宣布其合资企业时我对其成功很乐观。光明的最新公告让我更相信中国的确能够很快接受冷的早餐谷物食品,上海准备带领中国进入快速、易于准备的早餐新世界。

中国正经历着许多变化,导致早餐麦片和其他类似方便食品的崛起,这些食品在过去五十年期间,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白领中产阶级的崛起造就了新一代繁忙的都市年轻人,许多人没有时间和兴趣每天早晨在家准备粥和其他热餐等传统早餐。相比之下,冷的谷物早餐相对简单,因为它只需要将麦片倒入碗里,再加点牛奶。

未来几年,买传统的煎蛋饼和油条等热早餐的街边商店和小贩会发现生意冷淡了,因为许多中国人买了汽车,开车去上班,绕过了这些传统的商贩。

沪经动向:孝道转折点

这周我想看看一个令人关注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将上海作为养老生活社区的试验平台,这一概念在西方很流行,针对尽管受到年龄带来的限制,但依然想继续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让自己的父母与其他老年人一起,在陌生人的照顾下过度他们的晚年黄金时光,觉得陌生而奇怪。早在20年前,当人们到一个中国朋友或熟人家做客时,通常能见到家里有老人安静地坐着,或者帮忙照看小孩,或者做些其他家务。但是过去2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显著的是越来越富裕的中产阶级现在能够支付得起让父母住在养老院和更新生代的养老生活社区。

 

然而,我高度怀疑许多中国人是否能接受这种安排父母生活的新形式,这似乎与许多文化中古老的传统相冲突。因此我问了很多朋友这一问题,并得到一些令人惊讶的结果,我稍后将进行讨论。但是,讨论前我们先看看这种日益增长的现象,具有外国背景的养老社区项目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在上海出现,大多定位于高端市场。在网上快速搜索会发现许多新项目是两年前公布的,福特斯投资集团、退休老人住宅公司和哥伦比亚太平洋等美国公司都支持新项目。

这些公司明显关注上海,因为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上海更富有,而且也因为与更为保守的小城市相比,它具有相对进步的价值观。同时,这些公司意识到新一代年轻人,中国的白领,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其年老父母的主要支持者他们该做什么。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因此我对大约12个朋友和熟人进行了民意调查,他们年龄段和地理背景都非常不同,试图估计这些新项目是否可能成功,抑或最终没有价值。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结果既有趣又有点意外,对于在上海开发的这些新项目,短期内可能不是好兆头。一般而言,非常开放地将父母送到新的养老社区的人是从外地来上海工作的白领。相反,真正的上海人非常保守,几乎每个人都说他们极度不可能考虑这一选择。

前一类中,来自北方城市哈尔滨的一个朋友,总结了与他自身情况类似的这类人的情况。他说,中国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强,许多年轻人选择到上海等大城市发展事业,机会更大而且生活节奏快,他们更喜欢。相比之下,他们的父母喜欢生活了一辈子的熟悉环境,通常不愿意跟随子女到上海等大城市生活。这使得父母与子女在一起生活很困难,因此养老社区和养老院就成为为数不多的可行选项之一。

相反,大多数上海人依然与父母同住一个城市,意味着与父母在一起更可行。一个上海本地朋友甚至给我讲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其一个老年亲戚觉得很羞耻,一有机会就抱怨她女儿移居国外后决定把她送到养老院。如果将这两个观点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可见对养老社区的需求将会随中国变为更具流动性的社会而增长。唯一的问题是,对养老社区的需求实际上存在于中小型城市,因为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发展,需要在他们的父母年老时为其提供照顾的替代方案。

最后,我认为即使当地的上海人也将追随这一趋势,从长期来看,他们也会依赖养老院和养老社区照顾父母。但是同时,短期内这些养老社区可能需要努力争取获得接受,许多人依然不情愿放弃延续了好几世纪的传统孝道。

沪经动向:调整改善交通

这篇文章是关于上海交通的,当地政府正努力清理这个中国最大城市里不合规的交通。和任何一个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聊天,他们都对悠久历史、文化生活和丰富的娱乐活动表示兴奋。但是当把主题转移到该市的黑暗面,交通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多数外籍人士抱怨的最大问题之一。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出他们差点被闯红灯的车撞上的经历,或者在高架高速公路上经历一个小时的堵车。

 

可能有点讽刺,我的许多中国朋友说,在交通方面上海实际上是中国交通状况最好的城市之一,其他城市更糟糕。甚至北京更以其随处可见的全天候的堵车而出名,其实小城市似乎也经历着比上海更糟糕的堵车。但是这很难让那些试图快速到达任何地方,或者只是想在高峰期繁忙的十字路口过街的人得到安慰。

上海进步的政府当然意识到一个城市的交通会给外来者,尤其是短期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这可能是最近清理运动的一个原因。一直关注上海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式,这个最新举措采取一种精明且有趣的组合策略。包括更为明显的金钱导向策略,这是其优势,因为它旨在重新夺回其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另外,最新举措也采用更具创造力的方式,依靠文化中的面子概念,至少作为一个重点设计的策略,让司机因羞愧感从而对其行为负责。

前两周,上海的电视台和报纸头条都是关于这一使交通更加文明的最新报道。几周前,政府宣布对于闯红灯的司机要加倍扣分,从之前的3分提高到6分。这一举措引起上街恐惧,因为当前的规定是,任何司机只要被扣12分或更多分数,那么驾照将被吊销。作为消遣,这一重大变化宣布之后,我看了一则电视新闻的报道,许多接受采访的司机将其闯红灯的倾向归咎于简单的没注意。可能新规定会让他们在路上更加注意,而且当他们通过红灯时也停止鸣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市也采取了更具创造力的方法,宣布对拍到公交车非法行为的人奖励50元。我尤其喜欢这一策略,因为我确信会有许多失业者,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站在繁忙的十字路口等待,在那里他们能现场拍到许多习惯性闯红灯而且不让行人的公交车和出租车。

最近的报道也强调全市范围内强制取缔高峰期外来车辆进入拥堵的高架高速路,尽管非上海牌照的任何车辆在高峰期都被禁止上路。最新消息报道称过去两个月,该市有超过2000辆外来车辆被抓住并罚款,作为强制取缔的一部分,传达出人们需要遵守法律的重要信号。

所有这些策略本质上更加金钱化,因为涉及到违法时的金钱惩罚。但是我不得不称赞该市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比如让常违反法律的司机因感到羞耻而行为更加规范。这一策略中,上海政府开始在全市的道路上采用发光的留言板,显示交通肇事者的驾驶证号,包括超速者和在高架高速路上非法开车的人。非法行为的司机想到他们的朋友或熟人可能看到他们的驾驶证号码被公布在全上海市的留言板上,这样他们在违法前就会三思。

关于不良驾驶危害性的教育对于改善交通条件与金钱或其他惩罚同样重要。当地电视台也利用每次机会报道一些不良或非法行为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这些举措都很关键,而且将发挥关键作用,使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最终解决不守规矩的交通问题的城市。如果不进行这种转变,上海将很难恢复其真正的全球化城市和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沪经动向:清理医疗腐败

上海以能够解决艰难的金融问题著称,因此当我读到最近关于其在打击医院腐败方面取得显著成功的报道一点都不觉得惊讶。很少有外国人经历过,甚至许多人可能完全没意识到这一问题,尽管报纸上充满着关于政府官员腐败的报道,他们接受贿赂中国庞大官僚机构的装满现钞的红包和其他奢侈的礼物。在上海和中国各地医院里存在的问题和这个相似,只是换做贿赂拿手术刀的医生,如果医生没有足够的“激励”好好做手术的话,病人的生命会处于险境。

 

在我继续写文章之前,我应该承认我个人几乎没经历过中国的医疗制度,随着政府推出新的大规模免费和医疗补贴网络,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一数十亿美元的系统应该取代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制度中,每个人以名义费用看病,或者通过其国营单位的医院免费看病。

我在中国很少去医院,主要是因为排队的队伍太长,而且似乎进去的每个人最终都会打点滴治疗。但是对于中国大众,去医院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因为很少有其他地方可以看病,上海一些昂贵的私人诊所很难成为大众的选择。

引起我注意的报道是一份小报的题目,报道称过去三年,上海的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已退回送给他们的超过1500万元的红包。报道没有太多细节,只说归还红包是教育活动(结合医疗技术和注重医德)的结果。

我一个朋友曾经抱怨时我就听说过这一问题,因此我做过一些其他朋友和熟人的非正式调查,了解到这一问题有多猖獗,报道的数据有多不合理。很明显归还的1500万元只是医生留在自己兜里的红包的很少一部分。另外,很明显,可能不奇怪,上海的医生不同于小城市的同行,能收到数额更大的红包。

我的一个朋友称这一趋势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许多作为国营企业一部分的老医院被关闭,被新一代更加商业化的必须靠收取费用来生存的医院取代。当他说到上海一个著名的妇产科医生(一个朋友的朋友)吹嘘说她一次手术就能得到4万元红包时,我非常惊讶。而且这个女人每年的额外的红包收入就几十万。

具有讽刺性的是,我怀疑是否有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因为收受巨额红包而被告发或甚至在媒体上被贬低,因为政府官员中类似的腐败报道很常见。另一个上海朋友说给多少红包甚至有个大致规模标准,小手术每个需要几百元,大手术需要几千。他说当他父亲几年前做一个大手术时,他家人给了医生4000元的红包,这样不仅能确保手术做的更好,而且能显著减少这类手术等候的时间。

生孩子显然是医生最赚钱的领域之一,每生一个孩子需要几千元红包。这毫无疑问是利用准父母们担心的情感,他们只允许生一个孩子,因此想要孩子尽可能健康。

上海过去三年归还的1500万元红包——或者说这一2300万人口的城市每年不到100万美元——似乎是沧海一粟。很明显该市需要开展“道德教育”以及引入其他方式,将这个大城市和其他类似它的城市带入国际规范中。否则,全球的医疗改革也无法治愈中国病态的医疗体系。

沪经动向:纪念中共

北京和西安作为中国历史的宝贵财富,拥有其他城市没有的优势,但是上海显然是进入中国共产党时期的领导城市。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在上海成立,这点在星罗棋布但脱节的影片《建党伟业》中有记载,去年建党90周年时上映的。20世纪初,这个城市作为知识分子的温床,使其天然成为共产党年轻岁月时的家。即使常常会遇到困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成员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以避免被国民党政府当局消灭。

 

上海现在有许多早期共产党员故居纪念馆以及会议和办公室遗址,一直有景点设施和展览开放。然而这些遗址有点被公认为是宣传活动,它们的历史价值使其吸引人。然而如果一个人将过去视为肤浅的口号的话,会认为这些遗址是寻找共产党灵魂的宣传活动。

为了更加认识上海的这一面,国庆期间我参观了两个最新的共产党精神庆祝活动。一个是最近开放的位于虹口区的中共第四次会议纪念馆;另一个是位于外滩的城市档案纪念馆,记载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的外国记者,他们是党在早期和更为理想主义时期时的一些最大支持者。

我不是有意无礼,但是我的确觉得有趣,在国庆高峰期我第一次去参观时,两个地方都关门。很奇怪,但第一反应是这些景点可能不想太商业化。当我假期之后试图参观两个地方时,参观的人都不是很多。第四次会议纪念馆只有少数人,而外国记者展那里只有两个人。再次证明一个事实:这些遗址的运营商对吸引大批观众不感兴趣。他们当然也没兴趣赚钱,因为两处都是免费的,这在当今日益商业化的中国很罕见。

从美学角度而言,两处的呈现都非常好,包括丰富的照片和中英文解说。我对上个月开放的第四次会议遗址有点失望,它位于四川北路附近一个公园的新建精美建筑里,而不是在原始位置。这个证明附近的原址在二战中被日本人破坏了。

在展示方面,纪念馆出奇和谐,赞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的国共合作,包括孙中山的许多照片和对他的颂扬。孙中山作为国名党领导人在台湾广受尊崇,在大陆日益被视为现代中国的创始人。也不奇怪,几乎没有提及蒋介石,说实在话,在中共早期他是一个较小的政治人物,之后从事激进运动要消灭竞争对手共产党,最终他和国民党被中共击败。但奇怪的是,毛泽东也没有被显著突出,较为正确地反映出中共早期他在党内的次要地位。

外国记者展小很多,包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初在华12名西方记者的传记和纪念品。中国爱好者能认出一些名字,比如著名的《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以及涉足美国、英国、苏联等很多国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展览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记者的背景及其作品。第二部分主要是他们对共产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陕西省延安这一流亡时期的记录。

这一时期,毛泽东出现较多,他与朱德等其他中共高层经常接受记者采访。我一直被毛泽东年轻时的形象吸引,展览中的照片上他与外国记者在一起,非常年轻英俊,与他后来更常见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每个记者的故事本身就很有趣,但是最吸引我的是广为广泛的乐观和希望,在那段时期,许多理想主义的年轻记者为中国而坚持以及共产党对国家未来的愿景。

当然,展览以必不可少的呼吁支持共产党结束,这当然可以预期到,尽管有点令人失望,而中国共产党早期理想主义的回顾还是很吸引人的。但是总的来说,我当然远离这些充满中共早期理想主义和努力尝试的事件,当然也有当前时代对于许多梦想的缅怀,现在大部分人都悄然退居次要地位进行更实际的追求。

沪经动向:让文化更能负担得起

我想正式表达我的嘲讽和失望,与许多上海居民一样,了解到国庆假期可提供打折票价的旅游景点名单中,上海仅有两个冷清的旅游景点在列后非常失望。而且尽管上海的两个旅游景点在名单上,但折扣很小,让人觉得可笑。

 

这份名单的公布是整个政府举措的一部分,中国政府终于意识到,国家最热门的许多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已经失控,这是商业化的结果。这些景点运营商的工作逻辑很简单:他们知道游客经常花大开销进行长途旅行,到上海和其他著名城市及景点。他们利用这一事实来敲诈这些游客,让他们为受欢迎的景点支付100元甚至更多,尽管他们清楚如此高的价格通常相当于一些来自中国小城市游客每月薪水的10%或更高。

景点运营商能收取如此高的价格是因为他们了解,比如,一个来自广西或湖南等内陆省份的游客不会带着没有站在东方明珠塔顶看外滩的遗憾而回家,而这一门票价格范围在100-150元。上海另一个热门旅游景点豫园的门票也要花较贵的40元,到了里面要去城隍庙,还需要另外支付10元。幸运的是,外滩仍然是免费的,因为它所占区域太大了,被封锁起来收费不容易。但是如果有这样做的方法的话,我毫不怀疑游客为了参观上海最著名的地标也不得不支付一笔大费用。

当政府公布了一份名单,全国80处旅游景点会在国庆长假期间提供折扣票价。但是当真实名单发布后,讽刺和失望的声音在微博等流行的社会媒体网站上弥漫,名单上大多是不热门的旅游景点,而且只提供很小的折扣。上海只有两处景点出现在名单上:位于郊区松江区的上海地震科普馆和位于同样偏远的青浦区的福泉山古文化遗址。而且这两处景点的折扣非常小,国庆期间,地震科普馆减免其5元的门票价;福泉山门票价仅降低2元,平日收费10元,国庆期间收费8元。

在我对于这些降价太消极之前,我至少应该称赞中央领导人第一次为此做出努力。当前的天价门票是过去20多年,不加限制的市场力量驱动的结果。中国已经更为转向商品型经济,允许卖方收取他们认为消费者会为某项商品或服务支付的任意价格。

政府的最新举措反映出意识到有时需要政府干预以确保价格维持在大众能承受的水平,尽管政府也需要确保热门景点运营商能获得维持生意的资金。过去几年,上海和其他城市一直努力使其热门景点更便宜,并采取了措施,比如取消了许多城市公园的门票,让当地居民更容易进公园。去年,上海也采取了重要步骤,取消了受欢迎的上海美术馆的门票收费,也是作为中国政府强制性措施的一部分,为了使大众更能负担得起参观这些文化景点。

所有这一切表明,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假期,地震和福泉山博物馆的降价可能代表着朝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但是也突显了中央政府和上海政府可能有必要实施更多强制措施,在降低该市过高的旅游景点门票费用方面取得真正的进步。然后,这些折扣可能至少会鼓励人们去发现一些该市不怎么出名的景点。谁知道——我甚至可能在下周的长假期间,去参观地震博物馆或福泉山文化遗址,是一座有精心制作的坟墓的古墓。